|
第二屆「公共藝術獎」揭曉 總統頒發卓越獎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501 09:24:49)
行政院文建會於4月30日下午假台北西門町紅樓劇場隆重舉辦「第二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六大獎項得主。
馬英九總統表達高度重視與關心,親自蒞臨頒發「公共藝術卓越獎」,對於所有的藝術家與興辦單位,給予最大的肯定與鼓勵。
文建會為彰顯各獎項的精神與得獎者的榮耀,除馬總統特別出席頒獎外並邀請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教育部政次呂木琳、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等擔任頒獎人,頒發「最佳民眾參與獎」、「最佳策劃獎」、「最佳教育推廣獎」、「最佳環境融合獎」等獎項,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也親自頒發「最佳創意表現獎」,以表示對藝術家的支持與尊重。
馬總統表示,近幾年來公共藝術已逐漸趨於公共化暨空間化,將藝術與公共相互連結,其中彰顯的意義即為使藝術民主化,讓可及性大為提升縮短藝術與民眾間的距離,不但提升了生活美學也對生活環境產生影響。
而自民國81年起實施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訂定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規定公共工程必須將百分之一的預算用於建構公共藝術上,開始時許多建築本體與公共藝術的關聯性不大,但後來因為持續的推動,轉變為規劃時就融入設計使整體更加完善,讓公共藝術俯拾即是,而這就是支持人在城市中生活很重要的一個力量。
文建會主任委員黃碧端表示,隨著國人生活型態與社會的轉變,公共藝術亦隨之變動。
回首過去,公共藝術一開始推動時的作品與現在的創作,絕對是大不相同,而這其中影響因素就是與週遭環境契合的程度,過去有些公共藝術可能是為建置而建置,但現在大家都已察覺公共藝術除了需與建築體及生活環境相互契合之外,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除了使用該空間的人,還有會經過往來的人以及會於該作品週遭活動的人,因此公共藝術的建置,必須要多方考量才能達到所謂「公共性」。
黃主委也發現本屆許多入圍作品,不見得都是為了建築體而建置,有些亦是為了生活型態、為大家使用空間時的意義延伸與便利,將不僅改變生活環境,有時也能賦予建構處一個新的價值,而這就是公共藝術最大的影響。
此次頒獎典禮特別邀請音樂創作人黃國倫與知名藝人寇乃馨搭檔主持,機智生動;台北打擊樂團、舞鈴劇場及旺福樂團多元精彩的表演節目,帶動現場熱絡氣氛。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亦表示,台灣的公共藝術呈現多元的發展風貌,為環境創造許多正向的改變,這是很多藝術家和興辦機關默默努力的成果,文建會亦希望藉由「第二屆公共藝術獎」的頒發,讓這些優秀的公共藝術被大眾看見與瞭解。
「第二屆公共藝術獎」,以94-95年間完成的公共藝術為報名對象,全國535件公共藝術中共有111件報名,佔20%,是第一屆報名參賽的兩倍多,證明「公共藝術獎」在公共藝術領域中逐漸佔有重要地位。
評審團召集人王哲雄教授表示,第二屆公共藝術獎的評選秉持專業、公正、公平原則,規劃三階段評選。
初選第一階段,就參賽者所提的相關報名資料進行書面審查,分別投票選出六個獎項的入圍作品;第二階段安排評審團現勘複選,實地查勘各個公共藝術的現況,並與興辦單位、策劃單位及藝術家交談,以實際瞭解興辦過程;第三階段在文建會決選討論現勘結果,進行名次投票,最後並將得獎名單現場彌封,過程嚴謹慎重,足以媲美國際性大獎。
得獎名單4月30日正式揭曉,「公共藝術卓越獎」及「最佳策劃獎」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提案的「第二屆台北公共藝術節--大同新世界」雙料獲得,「最佳民眾參與獎」選出兩名,其一為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提案的「生態樂園」、其二為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所提案之「平安竹仔腳-聚落生活空間藝術改造行動」。
而「最佳環境融合獎」是台北市天棚藝術村協會提案「大河再現」與台中市仁美國小「有影!歡喜、我在雲裡」;「最佳創意表現獎」則分別是藝術家李明道為台北縣侯硐國小所設置之「Hoho San」及藝術家王為河通河街地下道公共藝術設置案「萬物浮游」;最後「最佳教育推廣獎」則由達人女中提案「厄瑪奴耳廣場」獲選。
另外,受到廣大民眾熱烈迴響的網路投票活動,今(30)日亦於頒獎典禮上揭曉,網友投票所選出之最佳人氣獎,由金寶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案之「金寶山玫瑰園」獲得。
此次獲獎的公共藝術,不論是在民眾參與或環境融合或公共藝術整體概念上,均充分展現台灣公共藝術的豐富多元,這些執行公務的興辦機關、與投入創作的藝術家的相關人員,正是台灣藝術環境的重要推手,期望今後大家持續努力改善生活環境的品質,改善環境的一小步,將成為培養台灣土地的藝術基因面貌的一大步。
資料來源:中央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