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養生找茶 " ▼
主講者:邱湧忠博士
我與綠茶的結緣
其實,原來我是很少喝茶,都以喝純白水為主,但2000年以後,因為一些歷史事件 的發生,以及5個人的影響, 讓我開始喝茶,而且天天喝綠茶。 第1位是影響我最深的廖述宗博士。他從事綠茶與癌症研究40年,我個人非常佩服他的學 術素養及為人。 2001年,他在「Vitamins and Hormones」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一篇文章,從此改變了全 世界對綠茶的觀念, 而這篇文章是他閱讀了413篇博士論文後的研究成果。2002年,他回台灣訪問,當時我擔 任農委會輔導處處長, 兩人因緣際會相約去台東看綠茶。廖博士認為台灣是最適合生產綠茶的地方,不需在高 山,只需有好的陽光、 空氣和水就可長得很好。
2003年,中國政府邀請齊國力教授(史丹佛大學教授,也是一位食品專家,且在醫院服務 40多年)對政府高幹們談 「養生保健」,他提出養生的第一要件就是「請大家一定要喝綠茶」,當時他的演講相當轟 動,講稿被廣為傳閱。
2004年,我就將廖博士的理念及個人心得,寫成一本書:「綠茶生機」,這本書後來促動 一些朋友的動機,而創立了 「綠香生技公司」。我個人也自此開始喝綠茶,每天都喝。 後來有一天,中華民國乳癌協會一位常務理事來找我,說她看過我的書後覺得我寫得很 好,一開始我以為她要奉承, 後來她表明她的身份,並說出她本身是一位乳癌患者,以她個人的經驗與我分享,提到當 初她到北京看醫生時, 栗勵醫生就建議她一定要吃2種東西,一是綠茶,另一個是地瓜葉(不吃地瓜葉,吃地瓜 也可以)。經過她個人的實踐後, 確實也改善了病情。因為與這些人的因緣際會,讓我從一個從來不喝茶的人,變成現在天 天喝,而且只喝綠茶。
茶的重大歷史事件
數千年前,中國人發明以「沸水飲茶」,讓人類離苦得樂,不再「飲生水致病」,這是一 件重大歷史事件。
「飲茶」成為中國文化裡頭一個重要質素,開門七件事,飲茶與普羅大眾生活息息相 關,飲茶是生活,也是「健康的」。
過去說的柴米油塩,換成現代保健養生的觀點,應是茶米油塩醬醋柴。中國人的平圴壽命 約67歲、日本人的平圴壽命卻有88歲, 中國人足足比日本人少活了20年。健康是大眾所欲求的,那麽健康指的又是啥?一般所指 健康就是不生病,未免太消極, WHO的健康界定,除不生病外,還渉及心理及社會層次的協調及均衡,那是一種終極關 懷,也是終極美好的境界。
在國際會議上也指出六大最佳的保健食品是" 綠茶、紅葡萄酒、大豆奶、酸 奶、骨頭湯及磨菇湯" 。
史丹佛大學的齊國力教授說:一天喝四杯綠茶,癌細胞就不會分裂,就是分裂也會延 遲9年。 中國人大都是病死,而非老死,這是一個既殘酷、痛苦又浪費社會資源的事。
中國人都喜歡吃大蒜,但你知道大蒜要切成片後,等個15分鐘,待其氧化後,這時的 大蒜精才是對人體有幫助。 而蕃茄一般人都生吃,但事實上,它要經過煮的過程後,才有茄紅素。大家都知道有氧運 對身體好,有很多的老人家也總喜歡 一大早起來運動,但你知道嗎?在清晨4、5點運動是最糟糕的,因為那個時候太陽還沒出 來,二氧化碳仍多,應該要等到太陽 出來後才有氧的產生,所以最好的運動時機應該在傍晚的時候。中國人也愛生氣,最容易 致癌了,所以,一定要學會生氣時憋住氣。 我個人建議生氣時喝綠茶。喝綠茶心靈就會平靜下來!
飲茶與養生
人生在世,忙忙碌碌,到底在尋覓啥?其實,大家莫非在金錢、時間、精力及友情這四個 口袋尋覓,只是,就算四個口袋都裝滿, 沒有健康又能怎樣? 中國人有許多茶詩、茶書,如明朝有位許次紓出了一本「茶蔬飲時」,就提出了24個飲茶 理由,就連風日晴和,訪友初歸也是好理由。 在農復會時期,我有一位很佩服的長輩,傅安明顧問,他活了將近90歲,走的時後是在紐 約的一場演講中突然心臟停止,就走了, 沒有痛苦。 其實他是一位最沒有條件快樂的人,因為他老來喪子又喪妻。但他卻是我看過最快樂的人。他 說人生在世,沒有什麼好煩惱的。 他的哲學是「人生十得」,都和喝茶有關。他也提出「二不得」,就是「貪不得」及「吝 嗇不得」。
以下是傅顧問的人生十得:
1. 「吃得」要飲茶。 2. 「睡得」更要飲茶。 3. 「拉得」不飲茶,要暢快無比,可以嗎? 4. 「學得」要飲茶。 5. 「做得」更要飲茶。 6. 「賺得」不飲茶,人生要樂活,可以嗎? 7. 「花得」要飲茶。 8. 「玩得」更要飲茶。 9. 「閑得」不飲茶,老之將至矣!可以嗎? 10. 「信得」當飲茶,那是茶禪一味,不飲茶可以嗎?
健康與養生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中國人數千年的飲茶文化,也修煉出能使人內心 快樂的養生之道, 將生活的知識昇華到生命的智慧,這不就是所謂的「人生十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