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雕塑的颜色
雕塑的色彩之争由来已久,具体的说,就是雕塑能否像绘画那样使用颜色。 黑格尔认为,色彩是雕塑和绘画的主要分界线,正因为色彩,绘画才获得了自身的意义。传统观念也认为:着色不符合雕塑的根本精神,色彩也不是雕塑的主要语言,雕塑家着重表达的是雕塑的形体和空间构成。虽然许多史前雕塑,宗教雕塑,和古代的佛像人偶都是上了斑斓的颜色,但这些色彩是功能性和装饰性的,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和宗教,与雕塑的表现力无关,与雕塑的永恒性不符,终究都是要褪色的。在丹纳的《艺术哲学》里,也一直强调雕塑的单纯性,特别是色调的单纯。 所以,相对于绘画尤其是西方绘画,传统雕塑本质上是“无色”的。所谓无色,实际上是“单色”或者不上色,保留雕塑材质本身质地的颜色。 也许黑格尔未必预见到,如今的雕塑艺术已经走向了多元和开放的时代,从现代新型材料和综合材料的大量使用,到雕塑形式的发展和扩大,雕塑这个概念和定义已经极大的衍生和模糊了。 而雕塑外在的颜色,同雕塑形式一样,已成为作者抒发情感、传递观念的一种载体,从原先的功能性演变成当今雕塑表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抽象雕塑的出现,色彩和肌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 如此看来,雕塑的色彩一是要服务于雕塑形体的表现,二是可以强化作者的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为即使是单色,也要慎重使用,运用得当就能加强体感和量感的效果,运用不当,色彩就会与形式相抵触甚至推翻形式,使造型暗淡无光。 色彩本身是门大学问,无论与雕塑的关系怎样,都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和不断研究。
(若无特别注明,本站图片及文字版权均为塔努公司所有,引用或转载须注明出处!)
其他廠商登入 | 相關產業資訊 | 廠商總覽 | 產品總覽 | 廠商免費登錄 | 廠商供需資訊 | 網站服務說明 | iHomeDIY 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