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標示疑不實 恐含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可以增加酥脆口感,食物也比較容易長期保存,不過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現在法令規定包裝食品必須標示成分,但不少業者標示不實。
消費者以為是零反式脂肪,吃心地大吃特吃,根本就被騙了。
市面上販售的餅乾、洋芋片、泡麵以及奶油球等食品,仔細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反式脂肪都為「零」,不過現在傳出、這些食品很可能含有超出標準的反式脂肪,而且長期食用,還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營養師說民眾不要只看"反式脂肪"的含量有多少,其實有些食物成分就可以判斷是否含有反式脂肪。
像是如果食物中含有氫化植物油、酥油,以及奶油或人造奶油,通常這些反式脂肪含量都特別高。
根據美國研究的建議量,如果以成年人一天攝取兩千大卡的熱量來計算,反式脂肪容許量,大約佔1%,也就是兩公克,若超出這個範圍,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兩成到兩成五。
衛生署表示,依照規定每一百公克食品,反式脂肪含量在0.3公克以下,可以標示為「零」,但現在外界有疑慮,會函請各地衛生局加強稽查,若違反規定者,將依法處業者3到15萬元罰鍰,並限期改善,如果一年內再犯,最重會被廢止營業或工廠登記執照。
記者 賴淑敏 徐啟峰 台北報導
資料來源:公共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