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股 由大陸紅回台灣
新聞分析》食品股 由大陸紅回台灣
2006/10/3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康師傅未在國內掛牌,卻要回台舉行法說會,引發高度關注,對照台灣資金加速外流,連在外掛牌的台資企業,也加入搶食這波資金外移潮。
除康師傅外,香港聯交所更是盡全力赴海外舉辦法說會,招攬海外資金前往投資,相形之下,國內證交所態度顯得消極,不但錯失先機,更有讓國內資金加速外移之虞。
再者,近年來大陸當局鼓勵台資企業在海外掛牌,加上政府不願放寬企業赴大陸投資40%上限,讓香港成為台資重要的掛牌與籌資地,包括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及送件申請中的統一企業,都是明顯的例子。績優台資就像一張張的好牌,但台灣政府不懂得擅用好牌,反而畫地自限,將好牌都送給出去,讓香港聯交所作收漁翁之利。
回來分析台灣股市,除了康師傅外,另一大台資食品廠統一,也有同樣的規劃,過去一向有「冷凍庫」之稱的食品股,受惠人民幣升值效益,近期都從坐冷板凳轉為法人寵兒,不約而同興起法說熱。
統一受到大陸事業將赴香港上市,目前處於緘默期,市場預期年底前開法說的可能性不高,不過由此卻可看出,在大陸發展有成的國內食品股,強烈的企圖心。
康師傅及統一大陸布局有成,連帶使大成、宏全、黑松及聯華等在大陸布局的內需概念股,近期也成為法人關注的焦點,帶動股價走揚。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過去甚少對食品類股投入研究的國內法人,近期卻出現包括大成長城等個股的研究報告,約略可看出法人圈也注意到這些具有潛力的食品廠商,獲利陸續顯現。
食品概念股過去受到國內市場飽和影響,獲利未有突破性成長,因而未受法人青睞。不過,大陸人口是國內的60倍,每年經濟成長率幾乎都在兩位數,雖然大陸當局積極透過宏觀調控降溫,但民以食為天,食品族群不但不受影響,隨著台資業者積極拓展版圖,未來營運表現更具想像力。
轉載自:【2006/10/03 經濟日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