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 綠茶生機:-第二部 探訪綠意盎然的故鄉 ] 作者:邱湧忠 博士 第二部 探訪綠意盎然的故鄉 茶葉融入人類社會生活當中,逐漸形成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特有文化、風俗、習慣及禮儀,是在特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成下的產物,隨著社會型態的演變而消長變化。 茶葉是台灣重要的飲料作物。台灣位在北半球北緯30度以南,正好在世界山茶科植物主要分布區內,與世界其他主要產茶國家如中國(雲南、四川、福建)、印度、斯里蘭卡等並駕齊驅。在世界茶樹主要分布區內,隨著海拔高度分布,具有熱帶、亞熱帶及溫帶三種不同類型的氣候與動植物種分布,原生在這些區域的茶樹,也逐漸分化,延伸出種內變異。茶樹從原始型態向進化型態的變化,受地理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大,反映了茶樹在系統進化上具有的連續性、階段性及不可逆性。茶樹由於人類活動,也對自然生態及水土保持,產生一定影響。 茶葉據說最早是藥用。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將茶葉當作解毒劑。根據史書記載,中國西漢時期就漸漸有人飲茶,但還不是很普遍。唐朝陸羽撰寫<茶經>,宋朝蔡襄撰寫<茶錄>,將飲茶生活化,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因此,有所謂的開門七件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飲茶儼然成為中國人的國飲。 台灣茶葉商業化的栽培已經有超過120年的歷史,雖然,台灣茶葉的種原及製茶技術是由中國流傳而來,但是茶樹賴以生長發育並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與環境條件,主要是生態條件。茶樹為生態較高的廣生性生物,能在生態條件較寬的環境下生育,不同生態型的茶樹品種,所適性的幅度範圍有較大的差異。 茶樹的熱量要求從日平均溫度10℃以上開始萌芽,到低於10℃開始休眠。氣溫到達35℃到40℃開始生長停止,最適生長溫度為20℃至30℃。茶樹對於光照的要求以紅光及橙光生長最好,光合速率也以紅光最佳,惟,海拔高度上升時,光合速率下降。對於水份的要求,茶樹需要年降雨量高於1000毫米,生長季節月降雨量大於100毫米,土壤濕度應在田間持水量的70%以上。 但是,台灣茶葉生產百餘年來,已經發展成一個具有特色的產業。台灣茶樹品種大約是200年前由中國引進,依據文獻記載,台灣最早種植的茶樹品種為「蒔茶」,是引自中國武夷山引入種子繁殖種植。而青心烏龍品種,則由中國福建引入,是台灣烏龍茶的最佳品種。台灣自1945年以後,為發展茶葉外銷,把以製造烏龍茶為主的生產方式改變為搭配生產綠茶,因此,除青心烏龍品種之外,推廣青心大有品種,1953年間該品種栽植面積已經超過青心烏龍品種。台灣茶葉除引種經馴化選種繁殖推廣外,1960年代以後,開始茶葉育種,經過選育命名的18個品種,分別命名為台茶1號至台茶18號。 台灣茶園面積約20000公頃,其中三分之一分佈在第四紀洪積層上,母岩為砂岩或頁岩,海拔自數十公尺至400、500公尺間,大部分為紅土台地。其他三分之二茶園分佈在第三紀層的傾斜山坡地區,海拔自300公尺至2000公尺皆有分佈。這些第三紀層的傾斜山坡地區茶園,新開墾的表土呈灰色,已開墾者多呈黃褐色,土壤酸度較沈積層高,但質地鬆軟,新墾者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為台灣近年來蓬勃發展的茶區,不但產量高,且品質優良,為台灣產製烏龍茶重鎮。 台灣茶葉於1869年以「台灣茶」(Formosa tea)外銷美國,首開台灣茶出口的紀錄,1945年以後製造紅茶及綠茶供應外銷,外銷量佔總產量四分之三以上,對台灣外匯的收入貢獻很大,1970年代以後,台灣茶外銷競爭力漸失,外銷量僅及產量十分之一,茶園栽培面積由1960年代四萬餘公頃驟減為2002年之19,342公頃。 人類從開始知道利用茶葉作為藥用,後來逐漸轉變成為一種嗜好、一種風尚、以及成為一種文化,在經歷數千年的飲茶歷史當中,宗教在飲茶文化裡頭,始終扮演重要的角色。佛教禪宗的飲茶風尚受到佛教各宗各派的重視。唐代北方禪教大興,也促進了飲茶的普及,並且,推動茶葉生產。佛教的茶葉文化可以說是促進中國茶葉發展的原動力。 回教的教義是禁酒倡茶。認為茶能有助眾生道德的修煉,使人寧靜清心;茶同時具有生津止渴、去髒消食作用。因此,茶成為以牛羊肉及乳品為主食的回教社會,與糧食同等重要的必需品-「以茶待客」是回教社會的風尚。 公元1556年,葡萄牙神父克魯士(CRUZ)抵達中國傳佈天主教,1560年回到葡萄牙,向歐陸各國介紹中國飲茶及有關茶葉的知識。特別是有關茶葉可以「獻茶敬客」,並且,「此物味略苦,呈紅色,可以治病,作為一種藥草煎成液汁」,受到歐陸上流社會的重視。其後天主教傳教士先後到達中國,天主教對中國飲茶風尚在歐陸傳播具有積極促進的作用。 飲茶起自中國,流傳到世界各地,並且在世界各地形成特有的吃茶文化。比如日本茶道,茶道之「道」,強調環境、氣氛和情調,以品茶、買茶、烹茶、點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及裝飾為體現,並且,以飲茶過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為內涵,茶道在品茶約會的整套禮儀、排場中體現個人修養及社會地位身分,它是有關修身養性、學習禮儀和進行社交的綜合文化活動。 世界上種茶的國家有50個左右,形成生產規模的國家有32個。依據統計,世界茶總產量約在300萬噸,亞洲為最主要的茶葉生產地區,約占世界總生產量的85%,主要生產國家為印度、中國、斯里蘭卡,印尼、孟加拉、土耳其等,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屬於相對開發中國家。另外,世界茶業進口的國家約144個,進口量在120萬噸左右,進口量依序是英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美國、埃及、日本、德國、法國、波蘭。這些進口茶葉國家除了宗教因素外,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屬於相對已開發國家。 飲茶成為人類的風尚,追求品味,追求身分地位,也成為另類風尚,因此,飲茶要求香醇(aroma),讓茶葉生產者想盡辦法,找出能夠增進香味的方法,於是茶葉加工程度增高,愈來愈離開自然,似乎,人類忘記茶葉保健的原始功效,因此,茶葉生產國家往更高海拔的地方種茶,雖然滿足了飲茶者的口味,卻帶來更多的生態浩劫。 問:誰來喝綠茶? 喝茶!喝茶!大家都來喝茶。不論您信仰的是那個上帝及神明,也不論上帝賜給您的是那個膚色,喝茶最沒有政治主張,喝茶也最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喝綠茶是現代人的聰明選擇,或許,喝綠茶讓人喝出智慧,也喝出健康。
|